世界的东方有座城,她在华夏齐鲁大地,她在圣王圣人之乡。神山育其骨,灵泉赋其韵,碧湖做其目,巨渎铸其魂。史称舜城、诗城,亦称风雅之区、名士之城。她就是和美济南,她就是神秀泉城——
一、神山为骨,舜城屹立
山东,是太阳升起的地方,是圣王和圣人诞生之地。在山东中部有座巍峨的神山——泰山,她在平原上拔地而起,直耸云天,余脉绵延数百公里。因了她的存在,整个齐鲁大地一派青葱。大约在一万年前,气候湿润的海岱地区,便开始有人类诞生,繁衍生息,其后便创造出了灿烂的东夷文化,人称“东方有君子之国”(《淮南子·地形训》)。
泰岱之阴,更是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。十万余座小山沿泰岳依次向北铺开,似十万朵从天而降的芙蓉花悄然绽放。再向北,一条碧河(古济水)自西天而来,蜿蜒东去,直奔大海。靠近碧河南岸的周边还有十余座小山在雾霭中露出头来,峭拔突兀,独具风貌,风云迷蒙中,仿佛是数点青烟在金黄色的大地上冉冉升起,后人称其为“齐烟九点”。在“十万芙蓉”与“齐烟九点”之间,另有一座灵光闪耀,与众不同的小山——历山。历山本是一座海中仙山,只是这山神是一位活泼好动的青年,海神为了让他留在海中,曾用铁链将他锁住,不料他却挣断铁链,从苍茫大海中飞落至此。
泰山挡住了季风,半干燥半湿润的气候使这一带林木葱荣,百草丰茂。大象在这里觅食,鸟儿在这里歌唱。约在四千年前,有位东夷族名叫虞舜的后生也随同家人自诸冯迁到历山脚下安家。舜早年丧母,父亲瞽叟又娶了后母,还生了弟弟象,父亲及家人常常虐待他,给他重活累活干。由凤凰转世,生有瞳孔的大舜对此却从不抱怨,仿佛这片葱郁的山林给了他无穷的力量。他开垦荒山,学会了种庄稼,庄稼长得很好。他训练大象耕地搬运,善待小鸟等动物,结果是“大象为其耕田,百鸟为其播种”。周边的人们看到大舜过得好,也陆续搬来住。他便教别人种地,还将好田让给别人。为解决就近浇地饮用缺水的问题,他在仔细查看地形后,在山下不远处挖出了泉源,并将泉的出口处甃砌为井。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“舜泉”,亦称“舜井”。当时,舜泉水量很大,不仅满足了浇地饮用之需,还渐渐向北流成了一条著名的溪渠——历水。
古时候济水水量丰沛,历山脚下北边也有不少泉水形成的湖泽。他便教人捕鱼,做捕鱼工具。尤其是他学会了用河滨的泥沙做陶器。据说他曾到章丘的龙山一带学习过烧制黑陶,他制作的陶器既好看又耐用,人称“舜陶”,他把制陶技术也好不保留地一一教给别人。大舜时期恰是龙山文化时期,后来龙山地区出土的黑陶制品(如黑陶鬶等)薄如蛋皮、坚如蚌壳、声如玉罄,达到了极高的水平,甚至至今无法超越,应该就有大舜的贡献。
舜人品好、有本事、爱助人,所以大伙都喜欢他,不知不觉他就成了大伙的领头人。这么一来,历山脚下的这个小村庄,就成了一个家家自给自足,人人安居乐业、户户五谷丰登的小乐园了。远处的人家都往这儿搬,日子不长,小村庄就变成了小城镇,叫做历下邑。
舜还带领大家乘舟远航,沿着古济水到中原沼泽地带——雷泽、寿丘等地捕捞,把渔场让给他们,把陶艺教给他们,那些地方很快也兴隆起来,形成了新的邑落。
尧帝听说了舜的事情,在进行了亲自考察后,选定他做接班人,并将两个女儿娥皇、女英嫁给了他。
舜把父母、弟弟接到尧为他盖的新房中居住,两位美妻也放下高贵的姿态,对父母尽心尽孝。可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、异母弟象,还是多次想害死他。一次父亲让舜去修补谷仓仓顶,舜爬到仓顶,父亲便在下面点起火,舜见状张开两位爱妻为自己准备的两个大斗笠,像两个翅膀一样,跳到了地上,躲过一劫。父亲心有不甘,又命舜去打井。待舜下到井底时,他们便用石板将井口盖死。多亏舜在里面穿了一件两位爱妻事前准备的龙形彩纹上衣,当他发现井口已被封死时,遂脱掉外衣,化作一条五彩的“龙”,从另一口井里飞了出来,又逃过一劫。尽管父亲、继母阴险凶悍,但舜和两位爱妻依旧对他们孝敬仁爱。后来舜以“孝感动天”名列后世编著的二十四孝之首。
尧帝在女儿处得知舜的遭遇后,更加器重他。帝尧让他帮着治理天下。结果他的政绩卓著,于是帝尧就把帝位禅让给了大舜。舜便成为了天下共主,一代天子圣王。
大舜生活在音乐世家,他的祖先虞幕是位著名的乐师,父亲瞽叟是位盲乐师,曾将五弦之瑟改为十五弦之瑟,还曾为帝尧创作了《大章》的乐曲。大舜本人也是一位音乐大师,他曾发明了五弦琴和箫。据汉代蔡邕著录的《琴操》,传说是大舜在历山耕田时,见到老鸠带领小鸠飞翔捕食,有感而发,便吟唱了一首千古传诵的思亲歌,叫《思亲操》:
陟彼历山兮崔嵬,
有鸟翔兮高飞,
瞻彼鸠兮徘徊。
河水洋洋兮青泠,
深谷鸟鸣兮嘤嘤,
思我兮父母力耕。
日与月兮往如驰,
父母远兮吾将安归。
大舜的另一首音乐作品是《南风歌》:
南风之薰兮,
可以解吾民之愠兮;
南风之时兮,
可以阜吾民之财兮。
南风吹来吧,暖暖地吹来吧,它可以使我的人民解除寒冷的忧虑啊;南风吹来吧,按时地吹来吧,它可以使我的人民增加生产的财富啊。
为了能绍继帝尧之德,以诗乐化成天下,谐和万民,大舜还创作了《韶乐》。因《韶乐》的舞蹈表演,要手持长箫,所以又名“箫韶”。据说当年大舜唱奏《韶乐》时,引得凤凰来仪,百鸟朝凤。后《韶乐》成为了正宗的宫廷音乐,一直流传到春秋时代。孔子到齐国访问,在欣赏了齐国宫廷乐师演奏的最纯真经典的《韶乐》后,竟被感动得“三月不知肉味”,盛赞《韶乐》的至善至美,称“不图为乐之至于斯美之甚也”。受韶乐的启发孔子后又衍生出“礼”,他以为“乐者为同,礼者为异,同者相亲,异者相敬”。从此“礼乐”便成为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。济南很早也修了文庙,以礼乐传之。
在娥皇女英的辅助下,舜做帝王39年,政治清明,人民富庶,教化有成,四夷宾服。登位39年时,帝舜不顾年事已高,到南方巡视。途中病重,消息传到济南,娥皇女英焦虑万分,急忙收拾行囊前往南方探视。行前,她们不忍与济南民众分别,泪水滚滚而下,落地成泉,后人称之为珍珠泉。所以,济南有民谣云:“娥皇女英惜别泪,化作珍珠清泉水。”
娥皇女英赶到南方后,得知心爱的丈夫已为国殉职,不禁“相思恸哭,泪下沾竹,文悉为之斑斑然”,这种带着泪斑的竹子,后人称之为斑竹,湘妃竹。娥皇女英痛哭夫君,泪水流尽,继之以血,随后姐妹俩双双跳进湘江殉夫。人们将她们葬于洞庭湖中的君山,并在黄陵为其立庙。人们亲切地称呼娥皇女英为湘妃、帝子或湘水之神。帝舜家乡的济南民众为永久怀念帝舜和娥皇女英,在趵突泉畔修建了娥英祠,内供有娥皇女英神像;在舜井旁修建了舜祠,并把两祠之间的一段河流称之为娥英水。在历山塑了舜像,把历山称作“舜耕山”,把济南称作舜城,在许多朝代都举行了高规格的祭舜活动。
舜耕历山,点亮了中华文明的幕夜。
大舜文化,冶铸了济南城市的性格。